班主任

主題班會教學設計4篇

發布:班主任 | 分類:主題班會

主題班會教學設計4篇

主題班會教學設計第1篇

  一、活動目的

  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推進學校的“班級文化建設”,打造有健康的主流思想,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有團結、和諧、溫馨的集體氛圍的班集體,展現富有個性的班級特色,使學生的德育素質在班級文化的熏陶中得以內化與升華。

  二、活動對象

  四(2)班

  三、活動時間

  20xx年10月30日

  四、活動

  1、活動一《認識你真好》

  a.情景(一)陌生人(不熟悉的人)

  師來到教室,問:同學們,還記得你是什么時候認識孫老師的嗎?2014年9月,孫老師來到了我們雙鳳小學。那時候,我們還是“陌生人”。

  b.情景(二)朋友

  師:三年級整個學期,你們有點了解我了嗎?說說看。那我們是不是成了“朋友”呢?

  c.情景(三)同伴

  師:現在,孫老師成了你們班主任,你覺得孫老師有什么變化嗎?對我有什么希望?大家都希望我是個善解人意,和大家共同努力、共同進步的老師,我覺得在這種意義上,我不再只是你們的老師,而是大家的同伴了。(板書:同伴)

  2、活動二《我的小伙伴》

  師:我們班許多人都有這樣一個過程,我們從陌生人到朋友,到同伴,其中一定經歷了很多故事,有開心的,當然也有煩惱的,特別還會出現一些跟你不是很合得來的同伴,現在請你拿起手里的白紙,寫下一個你最要好的小伙伴,一個你最想跟他解決一些問題的小伙伴名字。(給學生幾分鐘思考時間)

  3、活動三《我想對你說》游戲:擊鼓傳花

  游戲故事講完了,你有哪些體會?(理解、關心、尊重、幫助)

  4、活動四《快樂小游戲》

  游戲:5人一組,四人蒙臉,分兩組,手中各拿一裝水的杯子,用胸頂住一個氣球,1個負責指揮,繞過障礙物,回到終點,與第二組交換氣球和水杯,最后安全達到終點者獲勝。采訪游戲者心情。你們在游戲中體會到了什么?(快樂、合作、團結、默契)

  5、活動六《友情傳聲筒》視頻欣賞《同伴同行》

  送大家一首歌,傳話筒表達自己的感受。(友情、愛)

  6、活動七《溫暖小卡片》

  送給大家幾句名言,如果通過這堂課你也有所感悟,請拿起筆來,在你的友情小卡片上寫下想對同伴說的話吧。

  五、總結:

  同學們,我們是懂事的大孩子了,以后我們還要進入更高年級的學校去讀書,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當你一個人無法解決的時候,請你想起我們這堂課,請你記得你身邊還有一群同伴,我們互相(理解、關心、尊重、幫助、快樂、合作、團結、默契、友情、愛)讓我們攜手————同行。(讀課題)(板書:同行)

主題班會教學設計第2篇

  一、活動目的:

  職高學生是在磕磕碰碰中成長的,曾經走過彎路,現在向往走上正路或已經走上了正路,但有些同學沒有毅力、恒心進一步前進,沒有雄心進一步完善自己,于是信念發生了動搖。本次班會設計,目的是讓同學們好好回顧自己的過去,堅定自己現在的信念,以便成功地走到終點,學會做人,學到技能;另外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組織、策劃、主持、表演能力,訓練學生根據真實生活素材進行故事、小品、相聲、啞劇、采訪稿等藝術創作,最終形成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二、活動形式:

  講故事、唱歌、散文朗誦、小品、相聲、啞劇、采訪等。

  三、活動準備:

  1、老師觀察學生生活動態,確定“路”班會主題。

  2、召開班干部、小組長、課代表、寢室長、任課老師會議,討論確定主題內涵,動員全班同學搜集發生在本班同學身上真實的故事。

  3、組織活動骨干對收集的生活素材進行篩選,分組進行文藝創作。

  4、競標主持人角色,自薦、他薦各個節目的表演者,以及環境的布置者。

  5、語文老師指導學生故事、小品、相聲、采訪稿、請柬、節目單的創作,指點學生主題的挖掘和藝術的夸張、渲染,告訴學生文學藝術與生活現實的區別與聯系。

  6、班長邀請藝術老師對節目編排進行指導,活動開展前一周班長送請柬邀請學校有關領導、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參加活動。

  7、活動開展前一天夜里,環境布置中標者布置環境。(場地最好放在本班教室,這樣親切、溫馨)

  四、活動課時安排:

  準備時期(籌劃、組織、訓練)為三周,其中素材搜尋、編寫為課內指導1課時,小品、相聲、故事、請柬、節目單等寫作指導為課內2課時,其余都在課外進行。

  五、主題班會步驟:

 ?。ㄒ唬┏鰣?/p>

  1、兩位主持人出場念開場白,表達本次班會的目的以及主題的內涵

  2、主持人宣布參加活動的人員

  3、啞劇出場,用無聲的肢體語言傾訴我們曾走過的各個階段的路程中不同的生活狀態

 ?。ǘ澛?/p>

  主持人串詞,回憶我們過去的'迷茫和曾走過的彎路,同學們可以用故事、相聲等節目表達。

 ?。ㄈ┬穆?/p>

  1、主持人串詞,表達今天的我們對生活的反思,對成長道路的思考。

  學生可以用歌曲、散文朗誦等表達自己心靈的震撼,靈魂的蘇醒,表達曾對自己精心呵護的父母、不倦教育的師長,熱心幫助的同學,對于這些不同角度的愛的感恩。

  2、可以繼續用采訪的形式表達同學們對于父母曾經恨鐵不成鋼心理的新理解,通過采訪可以讓同學們談談對父、母親節日的認識,對父、母親和老師的新要求。

 ?。ㄋ模┱?/p>

  1、主持人串詞,引出同學們今日的生活追求。

  2、可以用小品、采訪、歌曲表達今天同學們面對新的旅程出現的新的精神面貌,已經在同學們生活中、學習中出現的豐碩的成果??梢酝ㄟ^家庭生活、操場活動、教室學習氣氛、寢室休閑相處等生活情景展示同學們新的面貌。

 ?。ㄎ澹┙Y束語

  1、主持人出場念結束語,總結班會主題,宣布班會節目的人物故事縮影,以及同學們為班會的籌劃、準備、訓練的熱心參與。

  2、合唱歌曲,進一步表達迎接挑戰、積極上進、努力拼搏的志向。把班會氣氛推向高潮。

 ?。┌嘀魅?、語文老師、其余領導總結,談參加班會、傾聽同學們心聲的感受。

  六、活動建議:

  1、班會綜藝活動題材要有真實性,要貼近學生生活,要讓學生有話想說、有情可抒、有歌想唱,要讓學生敞開心懷訴心靈之曲。

  2、要盡量挖掘每位同學的個性特長,量體裁衣,讓每位同學都參加表演,例如最后合唱歌曲、采訪等形式都為全體學生的參與創造機會。

  3、活動后學生要寫體會,深化情感教育,品味展示的成就感,同時總結經驗,為下一次綜合實踐活動的成功開展打下基礎。

主題班會教學設計第3篇

  為了充分發揮《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教育作用,以“守則”和“規范”為準繩,約束學生日常行為,對學生進行良好品質的養成教育。我們以主題班會形式,檢測學生對“守則”和“規范”內容的掌握情況。

  活動目的:

  1、教育學生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嚴格要求自己,做德、智、體、美、勞等全面和諧發展的創新型小學生。

  2、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牢固樹立規范意識,增強自覺性。培養學生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做講文明守規范的好學生。

  活動過程:

  1、學習《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2、小組交流討論。

  3、學生結合身邊的事例談談自己的見解。

  4、教唱:童謠《小小學生守規范》

  同學們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編成了一首童謠《小小學生守規范》,全員參與來讀。

  設計意圖:要做規范學生,少先隊員就得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從一點一滴做起。再次提升他們的規范意識。

  5、組織開展班級游戲:《沿著紅軍的足跡》

  設計意圖:讓孩子們時時刻刻用《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小學生守則》來規范自己的行為,讓我們的集體成為一個和睦的集體,溫馨的集體,團結的集體。

  班主任采訪學生:你覺得這個游戲好玩嗎?你認為取得勝利的關鍵是什么?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在游戲中大家要團結協作,心中有他人,要給同伴提供幫助,只要大家一條心,都能取得最后的勝利的意識。

  班主任:茫茫人海,我們能相聚在三年(1)班,一同學習,一同游戲,一同成長,是多么不容易??!

  設計意圖:在班級這個大庭里,讓學生養成互相關愛,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好品質。

  通過學習活動的開展,讓學生真正領悟到了《守則》、《規范》的內涵。學生紛紛表示: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文明學生,做文明人。

主題班會教學設計第4篇

  一、“主題班會課教學設計思路”之“三維目標”

  由于主題班會課的品德教育特點,主題班會課把認知、情感和行為確定為其三維教育目標,這符合品德認知、情感、行為三要素理論,符合主題班會促進人的道德發展的價值追求。

  1.主題班會課的認知目標

  主題班會課的認知目標是主題班會在學生品德形成的認知方面的目標追求,由于我國學校德育是大德育,主題班會的主題非常廣泛,因此,主題班會的認知目標也容易多而寬泛,試圖以此實現對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但是,由于主題班會的時空限制性特點,班主任一定要結合學生年齡特征、學校和班級文化特征和教育需要確定切實可行的認知目標,一定不要高大全和假大空。

  2.主題班會的情感維度

  道德情感是道德行為的動力系統,是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之間的橋梁,是品德結構認知、情感、行為三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所有的主題班會都要關注情感目標,并把情感目標作為主題班會目標系統的一個重要維度。此外,學生的道德情感還是道德情懷形成的基礎,情感類主題班會可以把道德情感作為主要目標維度,以培養學生積極的道德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懷。

  3.主題班會的`行為目標

  道德教育的目標是要實現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的有機統一,最終形成學生的品德。 “主題班會課三維目標”是主題班會作為德育課的重要依據。

  二、“主題班會課教學設計思路”之 “三段德育課堂模型”

  與文化課的課前預習生成問題、課中互動解決問題和課后拓展提升力能類似,主題班會課也應該有課前準備階段、課堂實施階段、課后落實階段三個基本階段。

  1.課前準備階段

  這個階段,班主任老師要根據班會主題為學生提供思考題目,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自主學習和思考,為主題班會的召開做好全員的認知準備。

  比如,我們準備召開一個安全教育主題班會,可以讓學生思考:我們身邊有哪些安全隱患?針對這些安全隱患有哪些建議?我們準備召開一個感恩父母主題班會,可以提前讓學生思考:你如何理解感恩父母?為什么要感恩父母?你感恩父母的突出行為表現有哪些?在感恩父母方面自己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課前準備階段不是部分學生參與的“課前彩排”階段,而是所有學生參與的自我認識、自我教育階段。

  2.課堂實施階段

  這個階段實現的主要功能是達成共識并提出行動目標,以便課后能夠有效落實。課堂實施階段是主題班會三個階段中的中心環節,是班主任和學生在充分的課前準備基礎上進行交往互動和對話交流的過程,是教師的價值引領和學生自主建構有機統一的過程,是主題班會認知、情感、行為目標集中達成的過程。

  比如,一個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或者感恩父母主題班會中,師生在做了充分的課前準備的基礎上,班主任或學生主持人可以引導學生展示、交流和分享,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或親子之間的共情,進而達成多主體在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和行為目標方面的共識。 課堂實施階段不是課前彩排之后的“匯報表演”,而是師生對話與互動過程中育人目標的自然達成。

  3.課后落實階段

  課后落實階段行為目標的落實是自然融合于日常的班級管理和教育過程之中的,只不過是在主題班會召開之后進行的行為目標落實是一種有規劃、有計劃、有共識、有評價的落實,效果會更好。

  比如,一個安全教育或感恩父母主題班會完成之后,班主任老師一定要根據主題班會達成的認知目標和行為目標共識組織學生落實。每一位同學可以就某一安全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并落實,或就如何感恩父母提出幾個切實可行的行動目標并付諸實施。

  主題班會的課前準備階段、課堂實施階段、課后落實階段三個階段一環緊扣一環,共同完成主題班會的認知、情感、行為目標,共同促進認知、情感、行為有機統一的學生品格教育目標的實現。

你還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看過本文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文章:
永久免费观看美女裸体视频的网站,欧美日日,爽爽爽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国产姪女太小了进不去在线观看,美女被强行扒开双腿被桶屁股,欧美猛少妇色XXXXX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