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幼兒園中班數學《給朋友送信》PPT課件教案,中班數學《給朋友送信》PPT課件教案包含了PPT課件,活動目標是能正確判斷9以內的數量,知道相鄰兩數之間的關系(后面一個數比前面一個數大1,前面一個數比后面一個數小1)。適用于給朋友送信相關的教學實踐,所屬欄目中班數學PPT。
活動目標:1、能正確判斷9以內的數量。
2、知道相鄰兩數之間的關系(后面一個數比前面一個數大1,前面一個數比后面一個數小1)。
3、能大膽地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與結果。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二)(三)中的5只瓢蟲(背上分別貼有5~9個點子),5座房子(房頂上分別貼有數字5~9)花環(繩子上有6朵花)。
2、幼兒人手1份:數字卡片(1——9)、相鄰數作業單、鉛筆。
活動過程:
一、正確判斷9以內的數量。
1、教師出示教具瓢蟲。教師:春天到了,小瓢蟲都跑出來了。這些瓢蟲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瓢蟲背上的點子,并要求準確說出點子的數目。
3、教師出示教具房子,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這些房子都是瓢蟲的家,你能幫助它們找到自己的家嗎? 教師引導幼兒按瓢蟲背上的點數匹配房頂上的數字。
二、理解相鄰兩數之間的關系。
1、(1)教師出示花環。
教師:今天是一只瓢蟲的生日,小鳥準備了一個花環送給它。小鳥把花環送給了5號家的瓢蟲,5號瓢蟲說:“你送錯了,今天是比我多一個點子的朋友過生日。你知道這個花環應該送給幾號瓢蟲嗎?
(2)、教師請幼兒闡述自己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教師:“5個點子添上一個點子是6個點子,所以花環應該送給6號家的瓢蟲。
(3)、教師:6號瓢蟲收到禮物后非常高興,它覺得自己的快樂應該和好朋友一起分享,于是它留下了一朵花,對小鳥說:“請你把這個花環送給我的朋友,它背上的點子比我的要少一個。”小鳥一時不知道應該送給誰才好,你們知道嗎?
(4)、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師與幼兒共同驗證。
(5)、教師引導幼兒總結:比5多1的是6,比6少1的是5,5和6是相鄰數。
2、教師:“除了5和6是相鄰數,老師這里為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些數字寶寶(出示1——9),請你們來找一找,哪幾個數字寶寶是相鄰數?”
(1)請個別幼兒找。
(2)幼兒操作找相鄰數。
師:“在你們的桌子上,老師也給你們每人都準備了一些數字寶寶,請你們自己去擺一擺找一找,找好了告訴我。”
(3)師:“誰來說一說,你找到了哪些相鄰數?”師把幼兒找出來的相鄰數寫到黑板上。
(4)師小結:原來所有的相鄰數都是后面一個數比前面一個數大1,前面一個數比后面一個數小。
三、幼兒操作。
1、師出示作業記錄單。
2、幼兒操作。
3、送給爸爸媽媽檢查并改正。
反思:
原數學教學活動是《給朋友送信》,其中是沒有第二個環節的第二個活動,我在試教的時候發現這個教學活動比較簡單,孩子們都能回答出老師的提問,操作單也沒難度。幾次試教之后我就想:既然目標上要求孩子們“知道相鄰兩數之間的關系(后面一個數比前面一個數大1,前面一個數比后面一個數小1)”。而大班的相鄰數是三個數之間的比較,那中班的孩子何不上兩個數之間的比較呢?于是,我就多加了一個步驟,在找出5和6是相鄰數的基礎上,再讓孩子們感知9以內的相鄰數,進行比較,來理解相鄰兩數之間的關系。在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自己操作,很快地都找出了相應相鄰數。第三個環節我也做了改動,因為多加了一個活動,原教材的“匹配、對應”不適合。我要鞏固孩子們學的相鄰數,所以就自己設計了一種作業單。在活動中,我發現有一半的孩子能夠理解并能做對,還有一半的孩子呢,有的前后顛倒,有少部分干脆就畫錯了。整個活動讓我感覺到孩子們非常積極,興趣高漲,俗話說: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我相信,這個活動的提升會對孩子們有一個很好的促動,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和對數的升華。
相關教案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給朋友送信》4以內序數反思:以“給朋友送信”貫穿整個活動,豐富孩子對序數的經驗,了解生活中的序數,使得孩子能更好的把序數運用到生活中去。 小班上學期數學教案《給朋友送信》4以內序數【活動設計】個
小班上學期數學教案《給朋友送信》4以內序數含反思:小班上學期數學教案《給朋友送信》4以內序數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數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在送信的游戲情境中,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在理解4以內序數的基礎上,了解數字在序列中位置的不同意義,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上學期數學《給朋友送信》4以內序數含反思教案吧。
小班教案《給朋友送信》:小班教案《給朋友送信》適用于小班的數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在送信的游戲情境中,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在理解4以內序數的基礎上,了解數字在序列中位置的不同意義,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給朋友送信》教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