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鉛筆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一等獎說課稿》這是優秀的說課稿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1、買鉛筆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一等獎說課稿
一、講講我對教材的理解:
《買鉛筆》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一冊第七單元(加減二)的第一課時。本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以及10以內加減法,初步感知了加減法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的。是今后學生學習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基礎。
教材提供的主題圖是小白兔到袋鼠的文具商店買鉛筆情景。主題圖中已經出示了數學問題:“15支鉛筆,賣出9支,還剩多少支?”我認為本課的主題圖給出的數學問題太直接,學生沒有思維的空間。因此在教學時我把主題圖進行了改進。把主題圖中袋鼠提出的數學問題改為“有15支鉛筆”這一條件,這樣,讓學生自己去觀察主題圖,從圖中找出有用的數學信息,再根據相應的信息提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從教材提供的例題和練習分析,本課應是學習十幾減9、8的退位減法。但我認為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運算方法應該是相通。只要掌握了十幾減9、8的退位減法的運算方法,學生就會自然地遷移到所有的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上來。因此,我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也作了調整,即20以內退位減法的運算。
二、談談我確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說課稿買鉛筆:教學目標有三大一是來自學生的學習需求。即要了解學生的一般特征,了解學習者的學習風格;二是來自學生的現實生活。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蘊涵著豐富的科學原理,怎樣引導學生發現并理解生活情景中蘊涵的科學原理,并確定體驗目標的要素構成與邏輯關聯,怎樣引導學生將學習成果運用于生活實際,并實現體驗性目標與結果性目標的統一,這是教師在制定目標是要重點考慮的。三是來自教材的學習素材。從確定教學目標角度而言,教材的價值及其研究重點在于:1.提供學習內容的知識結構和邏輯聯系;2.確定教材所反映的知識結構和邏輯聯系同學生認識特點的結合點;3.確定教材所反映的知識結構和邏輯聯系同學生現實生活情景的結合點?!耙詫W生的全域發展”作為標準,教學目標可以分為知識技能,問題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四個方面。
依據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我對目標制定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我是這樣確立的:
教學目標:
1、以“十幾減9”為切入點,在合作交流中學會20以內退位減法的運算方法。
2、掌握20以內退位減法,并運用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通過鼓勵算法的多樣化,初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
4、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以及善于交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學會20以內退位減法的運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探討“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三、說說本課的教法和學法:
(一)、關于教法:
本節課屬于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單一)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展現一幅幅帶有活動情節的畫面,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里要說明的一點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二)、關于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4、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聊聊我的教學設計與分析:
(一)、觀察主題圖,提出數學問題。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獲取數學信息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而利用好教材中的主題圖正是培養學生上述能力的良好時機。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只有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逐步形成能力。因此,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1、出示教材第78頁修改后的主題圖。(如何修改我在教材分析中已經說過。)
2、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主題圖,從中獲取有用的數學信息。
3、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我想,只有讓學生經過獨立觀察、獨立思考來獲取有用的數學信息,從而提出數學問題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個性化理解才能充分暴露,主題圖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二)、根據問題,列出式子。
學生經過10以內的加減法的學習以及20以內進位加法的學習和長時間的培養,已經具備了根據數學問題列出式子的能力。因此學生根據“15支鉛筆,賣出9支,還剩多少支?”這個問題,能很快的列出式子。
(三)、討論15—9的算法。
本環節的教學,我安排了4個小環節:1、獨立思考15-9的算法。2、小組交流15-9的算法,教師巡回指導。3、全班交流,教師整理板書。4、嘗試練習(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為什么要安排4個小環節呢?我認為探究性學習必須要有獨立思考的時間。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對15-9的理解也就不同,只有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去整理自己的思路才能在后一環節小組交流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再則,由于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語言組織能力差,只有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好好的想一想應該怎樣表達自己的想法,才能在后一環節小組交流中有東西好交流。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提倡算法多樣化”和“鼓勵算法多樣化”的要求。不同的算法展示了學生不同的認知方式。教學中,學生探討算法環節的設計,目的是使學生經歷一個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與再創造的過程。這種探究式思考的價值遠遠大于遵循某種方法的思考價值。教學中,學生的計算方法各異,教師不急于評價某種方法的優劣,而是讓學生介紹清楚各種方法的特點,引導學生“取其精華”,使算法多樣化的過程成為一個探索與創新的過程。在教學中,安排小組交流環節,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提倡算法多樣化,并非要求學生一定要掌握多種計算方法;也并不是要求學生要生硬地去套出多種算法?!八惴ǘ鄻踊睉菍W生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新課標中所提及的算法多樣化和優化,是指集體的多樣化,個體的優化。也就是說要求全體學生盡可能地多想出幾種不同的算法,而不是要讓每個學生都能想到或掌握這些算法。優化是學生個體的行為,教師不能把全班同學所有的算法都優化成一個算法,這有違新課標的精神。因此,在全班交流環節,教師有意識的把學生匯報的算法板書出來,把算理大致相同的算法整理在一起,讓學生在聽與說、議與思的過程中學會算法,為以后的個體優化奠定基礎。
小組合作對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難度比較大,學生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很好地傾聽他人的意見,如何讓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都積極地參與又是一大難題。我認為,小組合作的重點是要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因此,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提出了一些具體明確的學習任務。(見教案)
(四)、鞏固算法
這環節,我安排了3個層面的練習。
第一層是基本練習。通過本題的練習,使學生鞏固十幾減9的算理,并遷移到十幾減8、十幾減7等20以內退位減法,使學生明確20以內退位減法的算理是相通。
第二層是解決問題,延伸算法。計算教學如果只重視計算技能的學習,往往比較枯燥。只有把計算教學至于問題解決中去,使學生感受到計算是有用的,是能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生會更感興趣。同時,利用兩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也使學生感捂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第三層是摘蘋果游戲。
游戲是底年級兒童最喜歡的課堂學習形式。讓學生在游戲中、玩樂中輕輕松松學知識,這不正是我們的追求。
(五)、回顧反思,總結評價。
這節數學課你學地開心嗎?你有什么收獲?你想提醒同伴們注意什么?
對學生在知識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發展方面的情況作全面的總結;讓學生結合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自評、互評,發揚優點,彌補不足,不斷進步。
2、買鉛筆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一等獎說課稿
一、講講我對教材的理解:
《買鉛筆》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一冊第七單元(加減二)的第一課時。本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以及10以內加減法,初步感知了加減法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的。是今后學生學習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基礎。
教材提供的主題圖是小白兔到袋鼠的文具商店買鉛筆情景。主題圖中已經出示了數學問題:“15支鉛筆,賣出9支,還剩多少支?”我認為本課的主題圖給出的數學問題太直接,學生沒有思維的空間。因此在教學時我把主題圖進行了改進。把主題圖中袋鼠提出的數學問題改為“有15支鉛筆”這一條件,這樣,讓學生自己去觀察主題圖,從圖中找出有用的數學信息,再根據相應的信息提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從教材提供的例題和練習分析,本課應是學習十幾減9、8的退位減法。但我認為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運算方法應該是相通。只要掌握了十幾減9、8的退位減法的運算方法,學生就會自然地遷移到所有的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上來。因此,我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也作了調整,即20以內退位減法的運算。
二、談談我確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有三大來源:一是來自學生的學習需求。即要了解學生的一般特征,了解學習者的學習風格;二是來自學生的現實生活。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蘊涵著豐富的科學原理,怎樣引導學生發現并理解生活情景中蘊涵的科學原理,并確定體驗目標的要素構成與邏輯關聯,怎樣引導學生將學習成果運用于生活實際,并實現體驗性目標與結果性目標的統一,這是教師在制定目標是要重點考慮的。三是來自教材的學習素材。從確定教學目標角度而言,教材的價值及其研究重點在于:1.提供學習內容的知識結構和邏輯聯系;2.確定教材所反映的知識結構和邏輯聯系同學生認識特點的結合點;3.確定教材所反映的知識結構和邏輯聯系同學生現實生活情景的結合點?!耙詫W生的全域發展”作為標準,教學目標可以分為知識技能,問題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四個方面。
依據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我對目標制定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我是這樣確立的:
教學目標:
1、以“十幾減9”為切入點,在合作交流中學會20以內退位減法的運算方法。
2、掌握20以內退位減法,并運用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通過鼓勵算法的多樣化,初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
4、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以及善于交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學會20以內退位減法的運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探討“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三、說說本課的教法和學法:
?。ㄒ唬?、關于教法:
本節課屬于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單一)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展現一幅幅帶有活動情節的畫面,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里要說明的一點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ǘ?、關于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4、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聊聊我的教學設計與分析:
?。ㄒ唬?、觀察主題圖,提出數學問題。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獲取數學信息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而利用好教材中的主題圖正是培養學生上述能力的良好時機。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只有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逐步形成能力。因此,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1、出示教材第78頁修改后的主題圖。(如何修改我在教材分析中已經說過。)
2、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主題圖,從中獲取有用的數學信息。
3、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我想,只有讓學生經過獨立觀察、獨立思考來獲取有用的數學信息,從而提出數學問題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個性化理解才能充分暴露,主題圖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ǘ?、根據問題,列出式子。
學生經過10以內的加減法的學習以及20以內進位加法的學習和長時間的培養,已經具備了根據數學問題列出式子的能力。因此學生根據“15支鉛筆,賣出9支,還剩多少支?”這個問題,能很快的列出式子。
?。ㄈ?、討論15—9的算法。
本環節的教學,我安排了4個小環節:1、獨立思考15-9的算法。2、小組交流15-9的算法,教師巡回指導。3、全班交流,教師整理板書。4、嘗試練習(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為什么要安排4個小環節呢?我認為探究性學習必須要有獨立思考的時間。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對15-9的理解也就不同,只有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去整理自己的思路才能在后一環節小組交流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再則,由于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語言組織能力差,只有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好好的想一想應該怎樣表達自己的想法,才能在后一環節小組交流中有東西好交流。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提倡算法多樣化”和“鼓勵算法多樣化”的要求。不同的算法展示了學生不同的認知方式。教學中,學生探討算法環節的設計,目的是使學生經歷一個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與再創造的過程。這種探究式思考的價值遠遠大于遵循某種方法的思考價值。教學中,學生的計算方法各異,教師不急于評價某種方法的優劣,而是讓學生介紹清楚各種方法的特點,引導學生“取其精華”,使算法多樣化的過程成為一個探索與創新的過程。在教學中,安排小組交流環節,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提倡算法多樣化,并非要求學生一定要掌握多種計算方法;也并不是要求學生要生硬地去套出多種算法?!八惴ǘ鄻踊睉菍W生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新課標中所提及的算法多樣化和優化,是指集體的多樣化,個體的優化。也就是說要求全體學生盡可能地多想出幾種不同的算法,而不是要讓每個學生都能想到或掌握這些算法。優化是學生個體的行為,教師不能把全班同學所有的算法都優化成一個算法,這有違新課標的精神。因此,在全班交流環節,教師有意識的把學生匯報的算法板書出來,把算理大致相同的算法整理在一起,讓學生在聽與說、議與思的過程中學會算法,為以后的個體優化奠定基礎。
小組合作對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難度比較大,學生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很好地傾聽他人的意見,如何讓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都積極地參與又是一大難題。我認為,小組合作的重點是要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因此,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提出了一些具體明確的學習任務。(見教案)
?。ㄋ模?、鞏固算法
這環節,我安排了3個層面的練習。
第一層是基本練習。通過本題的練習,使學生鞏固十幾減9的算理,并遷移到十幾減8、十幾減7等20以內退位減法,使學生明確20以內退位減法的算理是相通。
第二層是解決問題,延伸算法。計算教學如果只重視計算技能的學習,往往比較枯燥。只有把計算教學至于問題解決中去,使學生感受到計算是有用的,是能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生會更感興趣。同時,利用兩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也使學生感捂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第三層是摘蘋果游戲。
游戲是底年級兒童最喜歡的課堂學習形式。讓學生在游戲中、玩樂中輕輕松松學知識,這不正是我們的追求。
?。ㄎ澹?、回顧反思,總結評價。
這節數學課你學地開心嗎?你有什么收獲?你想提醒同伴們注意什么?
對學生在知識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發展方面的情況作全面的總結;讓學生結合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自評、互評,發揚優點,彌補不足,不斷進步。
以上是我對本課教學的一點認識,請各位同仁、專家批評指正。
3、買鉛筆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一等獎說課稿
一、 說教材:
《買鉛筆》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一冊第七單元(加減二)的第一課時。本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以及10以內加減法,初步感知了加減法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的。本課是小學數學學習中第一次出現文字應用題的形式,教材把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學習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提供了富有童趣的情境圖,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獲得新知,讓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使學生既能體驗到發現問題的成功,又能切實感受到學習計算的必要性。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我對目標制定的理解,同時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以“十幾減9”為切入點,在合作交流中學會20 以內退位減法的運算方法。
2、掌握20 以內退位減法,并能解決與此相關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通過鼓勵算法的多樣化,初步讓學生體會在解決問題時,存在著各種不同的算法。
4、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形成能通過交流,探索、思考和討論,敢于提出問題,并從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學習態度和方法。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20 以內退位減法的運算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四、說說本課的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本節課屬于通過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教學利用生活情境組織學生進行豐富的活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取數學信息,體驗數學,了解數學在現實中的運用。同時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學習運算,并力求用分析算理的方式將解決問題與運算方法的學習融為一體。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邮謱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應注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ㄓ捎趯W生的學習能力有所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主要是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ǘ?、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情境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學生之間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4、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五、說教學程序
?。ㄒ唬﹦撛O情境,導入新課。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獲取數學信息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而利用好教材中的主題圖正是培養學生上述能力的良好時機。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只有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逐步形成能力。因此,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電腦出示購物情境,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主題圖,從中獲取有用的數學信息。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讓學生先自己看圖再互相說說)你能發現什么數學信息?你能用這些信息講一個數學故事嗎?(讓學生自己去觀察情境圖,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學生回答后,教師接著:小白兔特別愛勞動,兔媽媽為了獎勵小白兔,一大早就帶著小白兔來到文具店買鉛筆。我們一起去瞧瞧吧!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買鉛筆”當中的數學問題。
板書課題:買鉛筆。
?。ǘ┨骄啃轮?,構建模型。
1、學生獨立探究(操作體驗),初建模型。
師:(出示主題圖)袋鼠阿姨有15枝鉛筆,小白兔要買9枝鉛筆,我們幫袋鼠阿姨算一算還剩多少枝呢?
(分析:從圖中你知道什么,求什么?)
2、求還剩多少枝要用什么方法來計算?
?。ㄕ垘酌麑W生說一說,再同桌互相說一說,在說的過程中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3、為什么用減法?你是怎么想的?
?。ㄕ垘酌麑W生說一說)
師:你能根據要求列出算式來嗎? (請學生在紙上列算式)
?。▽W生經過10以內的加減法的學習以及20以內進位加法的學習和長時間的培養,已經具備了根據數學問題列出式子的能力。因此學生根據問題,能很快的列出式子。)請學生回答。老師板書:15-9=
?。ǚ治觯?,“15,9”分別表示什么?)
4、你是怎么來計算的(先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尋找計算方法。探究性學習必須要有獨立思考的時間。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對15-9的理解也存在不同,只有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才能讓他們真正的掌握知識。)
5、小組合作探究。
師:你是怎樣想的?請把你的方法和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小組合作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難度比較大,要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所以我在開展小組合作前會對他們提出一些具體的學習任務或者學習分工)
接著各小組匯報計算“15-9”的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法:口算(學生會借助手指進行計算)、擺小棒、計數器、畫圖等等(體現算法多樣化)。重點展示擺小棒,(一年級學生需要借助直觀的東西對問題加以理解和解決)教師根據巡視的情況,有目的地請不同算法的小組代表上臺擺小棒并說明這樣擺的理由:(1) 先擺15根小棒,再從中一根一根地拿掉,拿走9根后,就知道還剩6根。
?。?)先把擺好的15根小棒分成10根和5根,再從10根里拿掉9根剩一根,把這一根加上5根,就得到還剩6根了。10-9=1,1+5=6;
?。?)把9根小棒分兩次拿。先從15根里拿走5根,再從10根里拿走4
根,最后只剩下6根了。15-5=10,10-4=6;
?。?)想9+6=15,反過來15-9=6。
?。▽W生利用學具操作,自己去探索,去發現,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從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探索,在具體的操作中進行獨立思考.)
?。ㄈ╈柟趟惴?/p>
師:我們學會了15-9=?,18-9=?你會做嗎?你是怎么想的呢?學生獨立計算,并匯報結果。(請幾名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師:你能說出減數是9的題目嗎? 例如:11-9、12-9、13-9、 14-9……你會計算這些題目嗎?我們用手勢表示這些得數好不好?
(四)數學故事
師:松樹爺爺結了17個松果。有一天,小松鼠來拜訪松樹爺爺。小松鼠走后松樹爺爺只剩下了9個松果。小朋友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讓學生觀察圖畫,自由描述故事情節,提出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
六、總結評價。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小結。)
4、一年級數學上冊《買鉛筆》的優秀教案一等獎
教學目標:
1、學會“十幾減8、9”的退位減法。
2、初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
教學重點:學會“十幾減8、9”的退位減法。
教學難點:探討“十幾減8、9”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鉛筆、投影。
教學過程:
一、模擬表演,提出問題
請表演的小朋友上臺表演,師口述內容,生表演,一只大兔子開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這時來了一只小兔,它對大兔說:“我買9支鉛筆”。大兔把鉛筆都拿出來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這時大袋鼠提出了一個問題:15支鉛筆,賣出9支,還剩多少支?
二、猜一猜,列出式子
1、 想一想,猜一猜,還剩多少支鉛筆呢?
2、 列出算式,15—9
三、討論15—9的算法
1、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題。
2、小組討論:你是怎樣算的?
3、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一根一根地減。
?。?)、15分成10和5,10-9=1 1+5=6
?。?)、把9分成5和4,15-5=10 ?10-4=6
?。?)、9+6=15 ?15-9=6 ? ?……
4、嘗試練習
?。?)、讓學生拿出學具擺一擺,計算試一試各題。
?。?)、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四、鞏固算法
1、基本練習(練一練第1題)
?。?)、讓學生獨立計算。
?。?)、選3題跟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2、摘蘋果(練一練第2題)
在游戲中進行計算。
3、 發展練習,(練一練教學游戲)
?。?)、讓學生自由看圖描述故事,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
?。?)、交流。
五、總結
板書: ? ?買鉛筆
?。?)15-9=6 ?(2)15-9=6 ?(3)15-9
因為9+6=
10-9=1 ? ?15-5=10 ?所以15-9=6
1+5=6 ? ?10-4=6 ?……
5、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數學《5以內的加法》教案一等獎
教學內容:
一年級上冊第44頁例題和“試一試”以及第45頁“想想做做”第1—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聯系具體情境寫出加法算式的過程,初步認識加法的含義;認識加號,會讀、寫加法算式;能根據具體情境填寫加法算式。
2、使學生通過主動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數在5以內的加法計算方法,并能夠正確地計算。
3、發展學生初步的觀察、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理解加法的含義,并學會5以內的加法。
教學過程:
課前:同學們,今天咱們班來了位客人老師,咱們一塊跟客人老師打個招呼好嗎,(班長:起立轉身,客人老師,您好。)
一、復習鋪墊,遷移導入。
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學過了5以內數的分與合,老師這里有幾道題,你能很快的說出答案嗎?(出示題目,指名4題,齊答2題。)
師:說的真不錯,今天,我們就要用5以內數的合成的知識來學習5以內的加法(板書:5以內的加法)
二、認識加法,理解含義
1、出示例1圖,
談話:小朋友們,我們在學校里,不僅要愛學習,還要愛勞動。瞧,學?!白o綠小隊”的小朋友們正在勞動呢?。ǘ嗝襟w出示)
師:誰能把圖上的意思說出來?(原來有幾個小朋友在澆花?又來幾個小朋友?)
板書:32
?。◣煟赫f的真好,還有誰能像他這樣再說一次,原來有3個小朋友在澆花,又來2個小朋友,你想到了什么?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師:合起來(一共)有幾個小朋友?)
2、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提問:誰能將圖中告訴我們的事情和這個問題連起來說一說?原來有3個小朋友在澆花,又來2個小朋友,合起來(一共)有幾個小朋友?
師小結:求合起來(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就是把3個小朋友和2個小朋友合起來。要用加法計算。
3、認識加號并理解其含義
在用加法計算時,我們要用一個符號:“+”。(板書:3+2)
跟老師讀:加號。(板書:加號)你能說一說加號表示什么意思嗎?
小結:加號表示“合起來”,它代表一種計算方法——加法,把兩部分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來計算。
4、計算得數:3個小朋友和2個小朋友合起來,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呢?(5個),你是怎么想的呢?同桌相互說一說。誰來說說你的想法?
師:誰來說說你的想法?
A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指圖數1、2、3、4、5、)
B還能怎樣數?(3、4、5)3后面添上2個,是5。
C還能不能根據前面學的分與合算出它的結果嗎?(3和2合成5)
板書:3+2=5
你會讀嗎?(生讀)
讀作:3加2等于5。(齊讀一遍)
3+2=5是一個加法算式,誰能說一說,這里的“3”表示什么?(3表示3個小朋友在澆花),“2”表示什么?(2表示又來2個小朋友),“3+2”呢?(3+2表示將3個小朋友和2個小朋友合起來),“5”表示什么?(5表示一共有5個小朋友)
“3+2=5”表示什么?(表示3個小朋友和2個小朋友合起來一共有5個小朋友)
師小結:是的,要把兩部分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來計算。
三、學會計算,掌握方法
多媒體依次出示試一試兩幅圖。
?、賹W?!白o綠小隊”的孩子們不僅愛學習,愛勞動。他們還經常參加課間活動呢。
師:誰能上來指著說一說圖中你看到了什么,(誰會連起來說?)
?。?個小女孩和2個小男孩去玩蕩橋的游戲)
還有誰要說的,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一共有幾個小朋友?)
誰能將事情和問題連起來說一說?)
?。?個小女孩和2個小男孩去玩蕩橋的游戲,一共有幾個小朋友?)
師:用什么方法計算呢?(加法)
?、诎鍟?+2,“1”表示什么?“2”呢?“1+2”表示什么?
你知道得數是多少嗎?(3)板書:1+2=3。
你是怎么算出來的?(直接在圖上數,一共有3個小朋友;1添上2,也就是從1往后接著數兩個數,是3;因為1和2合成3,所以1+2=3)
師:計算1+2等于幾,小朋友們想出了這么多好方法!
四、實際應用
1、“想想做做”第1題
?、賻煟嚎吹揭唬?)班小朋友這么聰明,小動物們也想和大家一起學習呢,你們愿意嗎?
師:看,誰來了?(動態圖)誰能具體的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原來有三只小雞,又來了一只母雞)可以提出什么問題?(合起來有幾只雞)怎樣列算式?(3+1)還可以怎么列式?(1+3)說說怎樣算出來的?(可以用多種方法)說說3+1=4這個算式中每個數表示的意思
?、趲煟盒∏嗤芤患乙瞾砹?,誰能用算式表示圖的意思?你是怎么想的。對算式的含義在小組中交流。(原來有2只青蛙,又來了2只青蛙,合起來有幾只青蛙)?
2、“想想做做”第2題
師:小青蛙想向小朋友們學習,也做了幾道加法,它的'第一道算式是:2+1=□,它是用畫圓的方法來計算的,先畫2個圓,再畫1個圓,合起來就是3個圓,那么接下來兩個算式。你們會像老師這樣先畫○,再填得數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校對。
3、“想想做做”第3題
師:剛才我們是通過畫○來算加法,不畫○你會直接算得數嗎?下面我們開始比賽,完成書上第3題,比一比誰算得又對又快。算好的用你的坐姿告訴老師。拿起筆,小耳朵聽好老師說開始,就開始。開始。(集體回報,讓學生說說第一小題的想法。)
4、“想想做做”第4題
師:小朋友們學得這么棒,小白兔想采大蘑菇送給大家,瞧,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算式怎樣列?
師:小朋友,仔細觀察這三道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5、投信封小游戲。
孩子們真善于觀察,姚老師要今天要帶著大家去學習做一名小小郵遞員。想學嗎?師:小朋友們看看信筒有什么特點?(信筒上有數字)看看誰能正確地將這些信封投入信箱。要求:用直線連一連,把信封投到對應的郵筒里。
教師課前將信封隨機給幾位小朋友,讓課桌肚里有的上臺投信封。
小朋友們真棒!看來你們個個都是出色的郵遞員!
6、日字格里寫算式。
師:孩子們現在會甲酸5以內的加法了嗎?會算還要會寫哦,我們已經學會在日字格里寫數字,那加法算式在日字格里怎樣寫呢?仔細看,師先示范寫,你們想寫嗎,完成第6題。投影展示并評價。
六、總結評價
師:看來大家都會算會寫了,誰來說說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師:看來小朋友們學到的本領還真不少呢?你覺得這節課上大家表現的怎么樣,誰比較好,好在哪里,你自己的表現如何呢?
師:張老師覺得這節咱們每個小朋友都很棒,思考很認真,發言非常積極,今后要繼續保持哦?;丶液?,繼續觀察,看看5以內的加法還能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好嗎?
6、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一等獎《5以內的加法》
一、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教材小學數學第一冊第23-24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使學生經歷與同伴交流5以內加法的算法過程,會有適合自己的算法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使學生感受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培養學生積極思考,認真傾聽他人想法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
激勵每人學生說出計算4+1=5的過程。
四、教學難點:
使學生會有數的組成知識來計算5以內的加法
五、教法、學法
?、徘榫敖虒W法
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教材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藝術化重組,再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情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再導入新課時,我先創設一個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動感畫面,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提到了最高處。
?、浦庇^演示法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鮮明的色彩和生動直觀的畫面。所以,我設計的練習都憑借直觀的畫面,讓每個學生在輕松活潑氛圍中積極思考,主動發展。
?、呛献鹘涣?,主動發展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再鞏固、內化的過程中創造一種師生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互補作用,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
六、教具準備:
樹林情景圖、P24-做一做的圖片(做成課件)
七、教學過程:
?。ㄒ唬?、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先出示一個多媒體的動感畫面;然后老師導入:今天,老師帶大家到美麗的大樹林里看看請仔細觀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同組的小伙伴說一說。最后交流匯報:①大樹上有4只小鳥,又飛來1只,一共有5只小鳥。②我看到樹上有4只小鳥,又飛來1只,合起來就是5只,列式為:4+1=5(只)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4+1=5(只)。
?。ǘ?、合作交流,探索發現
?。?)老師導入:4加1等于5,你們是怎樣算出來的?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學流程:①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②小組交流,探討多種算法。③全班交流,代表匯報。學生可能有以下的說法:
第一種:我是看圖1、2、3、4、5數出來的。
第二種:我是數手指頭或小棒算出來的。
第三種:我會心算。
第四種:我先數4只,接著再數1只,就是5只了。
第五種:原來有4只小鳥,又飛來1只小鳥,合起來就是5只小鳥,4和1組成5,所以4+1=5。(給予高度的評價)
?。?)對學生的回答,老師都給予充分的肯定;最后提出質疑:一道題有很多的算法,讓學生說說最喜歡哪種算法?為什么?重點引導學生用數的組成知識來進行計算比較簡便。
?。?)最后小結:老師介紹自己喜歡用數的組成知識來計算,因為這樣計算比較簡便、比較快。
?。ㄈ┓謱泳毩?,辨析算理
?。?)第一層練習:教科書24頁上做一做的第1題。把左、右兩幅圖制成電腦課件,直觀展示貓的活動情景。先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同桌互相說說圖意再填上數,并說說計算方法最后,可將算式3+2=5 2+3=5 排列起來,如:{3+2=5。}讓學生比較異同,使學生直觀感知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一規律。24頁第2題也是通過(看圖說圖意填數說計算方法)的過程進行練習,最后把算式排列起來,加深感知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一規律。27頁第4題的練習方式和前面兩道題基本相同。
?。?)第二層練習:聯系生活,豐富聯想。讓學生列舉一些生活中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如:①今天早上我吃了2個蘋果,下午又吃了1個,一共吃了多少個蘋果?②今天媽媽買了3條金魚回來,爸爸又買了2條,合起來有幾條金魚?
?。?)第三層練習:分組進行拼圖比賽。要求:先算出圖片上算式的得數,然后拼出一幅美麗的圖畫。小組合作,比一比哪個小組算得快,圖畫拼得最美,最后由學生互相評選出優勝小組,獎勵一面勝利紅旗。
?。ㄋ模┛偨Y、歸納:
先詢問學生學會了什么?最后質疑。
八、教學反思: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成為主動探索知識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參與計算過程,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想法,允許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
5以內的加法是新課程教材小學數學第一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該內容是在學生已認識了5以內的數和初步理解加法意義的基礎上教學的?!稑藴省氛J為: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本冊計算教學部分的突出特點是體現算法的多樣化。所以,根據這一理念和現代教學觀念并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以下的教學思路:1、利用多媒體的動感畫面,導入新課。2、分小組互相交流,探究發現。3、結合教學內容分層練習,鞏固深化,加深對加法的理解。4、總結、歸納,提出質疑。從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和創造意識。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的教學理念。通過學生觀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嘗到發現數學的滋味。
學習數學是為了能用它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最主要的目的之一。這一練習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法的含義。讓學生用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識,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合作的精神,放飛學生的想象,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并且又遷移、默化地滲透了美育,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買鉛筆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一等獎說課稿這篇文章共46132字。
相關文章
《買鉛筆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一等獎說課稿》:1、買鉛筆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一等獎說課稿 一、講講我對教材的理解: 《買鉛筆》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一冊第七單元(加減二)的第一課時。本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以及10以內加減法,初步感知了加減法
《《用數學解決問題》小學數學一等獎說課稿》:1、《用數學解決問題》小學數學一等獎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用數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中的一個新內容。本節課是人教版教材小學一年級下冊19頁的例3?! ?、教材分析:用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