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喜洋洋》含反思》這是優秀的大班音樂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活動目標
1.學習演奏《喜洋洋》樂曲,進一步熟悉音樂ABA的結構,感受樂曲喜洋洋的情緒。
2.在掌握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嘗試隨著音樂教學打擊樂器演奏。
3.能跟著指揮的演奏樂器,享受集體合作的快樂。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或CD。
2.打擊樂器幼兒人手一個,具體為:鈴鼓、碰鈴、圓舞板、雙響筒。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興趣引入。
在歌曲《恭喜恭喜》的音樂聲中,營造一種歡快喜慶的氣氛。表演完,引導幼兒談話:我們這兒過節都有什么活動?過節時人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2.完整欣賞,感受樂曲情緒。
欣賞后提問:你覺得這首曲子聽起來怎么樣?你最喜歡哪一部分?
教師小結:這首樂曲節奏活潑輕快,旋律優美,表現了一種喜洋洋的氣氛,適合在熱鬧的場所播放。想一想,這么歡快的音樂,除了國慶節,還可以在什么時候播放?
3.分段學習表演身體動作。
教師唱A段樂曲,引導幼兒跟著音樂一拍一拍地做動作,如:拍腿、拍肩、拍頭、拍手。
教師唱B段樂曲,帶領幼兒有節奏的做拍手合攏手腕顫抖動作。
4.完整練習身體動作。
(1)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完整連貫做身體動作。
(2)幼兒獨立聽音樂,表演身體動作。
5.幼兒分聲部練習身體動作。
(1)組織幼兒討論分組動作的方案,每組明確做一個身體動作。
(2)教師用身體動作指揮相應小組有節奏做相應動作。
6.學習配器方法。
(1) 教師(出示四種樂器):這是什么?可以怎樣演奏?
(2) 引導幼兒練習正確的打擊樂器的動作。
7.幼兒空手練習分聲部打擊樂器教師用演奏樂器的動作,引導幼兒看指揮,分聲部進行徒手演奏練習。
8.幼兒看指揮進行打擊樂器演奏。
(1)教師先引導幼兒看指揮拿樂器,再用擊拍指揮的動作,引導幼兒看指揮擊拍。
(2)引導幼兒看教師預令提示,有節奏打擊樂器。
活動反思:
音樂審美感受是使兒童在學習音樂過程中,通過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美,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獲得美的感受。因此,音樂教育中無論是能力培養、思想認識提高,還是心靈陶冶都需要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連續不斷的、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喜洋洋》含反思這篇文章共2442字。
相關文章
《大班音樂課教案《木瓜恰恰恰》含反思》:活動目標1.感受印尼歌曲的風格,熟悉樂曲結構,并根據圖譜拍出相應的節奏型。2.在前四句句末,隨音樂節奏邊拍邊念恰恰恰,并初步學習為樂曲設計打擊樂器演奏建議。3.注意看指揮演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喜洋洋》含反思》:活動目標1.學習演奏《喜洋洋》樂曲,進一步熟悉音樂ABA的結構,感受樂曲喜洋洋的情緒。2.在掌握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嘗試隨著音樂教學打擊樂器演奏。3.能跟著指揮的演奏樂器,享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