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貓》第一課時教案一等獎》這是優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1、四年級上冊《貓》第一課時教案一等獎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上冊《貓》第一課時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材簡析】
這篇精讀課文細致、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全文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課文先從三個方面具體表現貓的性格古怪:講它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講它高興時和不高興時截然不同的表現;講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這三個方面的`表現,看起來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實,所以說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講它小時候十分淘氣。表現在:一是剛滿月,腿腳還站不穩時就愛玩;二是稍大一點膽子越來越大,也就更加淘氣。
這篇課文有兩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首先是表達了真摯的感情。老舍先生對家里的貓愛同兒女,因此無論是古怪還是淘氣,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愛。而且人與貓之間互相信任,和諧相處,創造出一個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實無雕琢的語言風格。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只是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使貓的形象越來越豐滿,性格越來越鮮明,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性格、任憑、貪玩、盡職、屏息凝視、稿紙、梅花、變化多端、跌倒、開辟、枝折花落”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是如何把貓的特點寫具體,并表達出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
4、激起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寫出貓的性格特點的。
【教學難點】
在閱讀中體會“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教學準備】
1、了解老舍先生及其作品;課件。
2、學生觀察貓。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出示圖片:認識貓。(家貓、波斯貓等)
?、矊W生介紹貓。
3、師歸納。(貓:哺乳動物,面部略圓,軀干長,耳殼短小,眼大,瞳孔隨光線強弱而縮小放大,四肢較短,掌部有肉質的墊,行動敏捷,善跳躍,能捕鼠,毛柔軟,有黑、白、黃、灰褐色。據說貓還是老虎的師傅呢?)
4、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老舍先生寫的《貓》。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正音,思考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第一自然段:寫貓老實、貪玩,但盡職。
第二自然段:寫貓高興與不高興時截然不同的表現。
第三自然段:寫貓“什么都怕”,但又很“勇猛”。
第四自然段:寫貓小時候十分淘氣可愛。
2、檢查字詞
性格 任憑 貪玩 盡職 屏息凝視 稿紙
梅花 變化多端 跌倒 開辟 枝折花落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再讀全文,看看老舍先生著重寫了對貓的哪些方面的感受?(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板書:古怪、可愛)
2、瀏覽全文,聯系上下文畫出貓的古怪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ò鍟豪蠈崱澩妗M職
它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
膽小——勇猛)
3、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篇精讀課文細致、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寫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全文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4、劃分段落
第一段(1-3):寫貓的古怪性格。
第二段(4):寫貓滿月時十分淘氣可愛。
四、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詞語
2、四年級上冊《貓》第一課時教案一等獎
【教學簡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只淺薄、媚俗的母雞;后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為尊敬。
本文的語言風格比較口語化,直白自然,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讀起來令人感到親切舒服。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3.比較《母雞》和《貓》在寫法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母愛的偉大,并通過比較老舍兩篇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相關資料。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交流課前收集的關于母雞的見聞或資料。
2.導入新課:
貓是一種很平常的小動物,可是在熱愛社會的老舍先生看來,卻如同一個既可愛又淘氣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母雞》。
二、檢查預習,初步感知
1.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
2.默讀課文,給自然段標序,勾畫出生字并讀一讀。
把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再讀給全班聽一聽。
3.概述課文的主要內容?(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之情。)
4.課文寫出作者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再次讀文,找出反映這兩種觀點的句子。
──我一向討厭母雞。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把這兩句話讀一讀,體會“一向”、“不敢”。
三、自主探究,自主感悟
1.弄清課前“連接語”中提出的兩個問題:
?。?)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致怎樣的母雞?
?。?)比較一下,本文和《貓》兩篇課文在寫法上個有哪些特點?
2.自主閱讀,邊讀邊批注。
3.交流感悟,合作探究
四、匯報交流,品評體會
1.體會交流第一問題:
?。?)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致怎樣的母雞?
?。ㄇ鞍氩糠謱懥四鸽u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只淺薄、媚俗的母雞;后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
?。?)老舍先生對待母雞的情感,前后是怎樣變化的?
?。ㄕn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為尊敬。)
?。?)討論:是什么讓作者“一向討厭母雞”?又是什么讓作者“不敢討厭母雞”?
?。?)重點語句解析:
?、俚较碌暗臅r候,它差不多是發了狂,恨不能讓全世界都知道它這點兒成績;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
?。ㄟ@是作者夸張的寫法,諷刺了母雞的炫耀。聾子本來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討厭母雞的情緒。)
?、谒撠?、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ㄟ@三句話都是在寫母親,對母親的贊頌之情在逐句加深。作者為母雞身上所表現出的母愛所震撼,認識到天地間所有的母親都是英雄。這是對普天下所有母親的贊頌。)
?、畚也桓以儆憛捘鸽u了。
?。ㄗ髡哂谩安桓摇眮肀砻髯约簩δ鸽u情感的變化。他此時已不是簡單的喜歡,而是對母愛的一種純潔、神圣的尊敬,是情感的升)
2.體會交流第二問題:
比較一下,本文和《貓》兩篇課文在寫法上個有哪些特點?
?。?)兩篇的結構都非常清晰?!敦垺穼懥素埖男愿窆殴趾吞詺饪蓯?,由兩部分構成,并以“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為過渡句,將兩部分內容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母雞》可以明顯分為母雞孵雞雛以前和孵出雞雛以后兩部分,以過渡段使渾然一體。
?。?)在敘述動物的特點時,作者善于用總分段式。如寫貓,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它的表現。寫母雞時,先寫“我一向討厭母雞”,再寫它令人生厭的三個方面。
?。?)在表現小動物的特點時,作者用事實說話,通過對點滴小事生動具體的描寫,使筆下的動物呼之欲出。
?。?)在情感的表達上,《貓》通篇都在寫貓的可愛,無論是貓的古怪,還是貓的淘氣,從始至終都是一種喜愛之情;而《母雞》則寫了由“討厭”到“不敢討厭”的情感變化,用前后的強烈對比,加深了對母愛的贊頌。
?。?)在語言的運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貫的無雕飾的生活化的語言風格。在《母雞》中,運用的幾乎都是群眾口語,有著濃郁的“京味”,如,“聽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沒完沒了,并且沒有什么理由,討厭!”“使人心中立刻結起個小疙瘩來”,“咬下一撮兒毛來”,“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讀這些文字時,使人感覺不是在讀,而是在聽街坊鄰居說,是那樣的生動鮮明而又通俗易懂。
師:同樣是寫小動物,用的方法不同,給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學們在自己的寫作中,要注意的表達方法。
五、總結全文
1.中心:
《母雞》這篇課文通過描寫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說明母雞就是一個無私無畏、日夜操勞的偉大母親,表達作者了對母愛的贊頌之情。
2.“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可改為“我不再討厭母雞了”嗎?為什么?
3.積累詞句:
感興趣的詞語勾一勾,句子寫一寫,讀一讀。
六、作業布置
1.朗讀課文。
2.摘抄自己喜歡的語句。
板書設計
母雞 討厭:無病呻吟 欺軟怕硬 炫耀成績
尊敬:負責 慈愛 勇敢 辛苦
3、四年級上冊《貓》第一課時教案一等獎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自由讀、小組讀等形式,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教學重難點:
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學習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明白文體
1.板書課題。
2.解題:題目中的“說”就是談、講的意思。這是一篇說理類的文章。
3.自由輕聲讀文一遍,感覺這篇課文與我們以前學過的文章相比,有什么特點?
?。ㄔ诟嬖V我們一個道理;告訴我們有關勤奮方面的道理;通過司馬光、童第周兩個具體的勤奮事例來告訴我們同一個道理。)
4.教師小結:這是一篇專門說明道理的說理文章。作者圍繞“勤奮”這一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談論自己的觀點。因此,從題目著眼,一看到這“談”字就知道它的文章類型。
5.你能將題目在不變換主題的情況下,換一種說法嗎?(《論勤奮》《談勤奮》)
6.讀了這個課題,你想提什么問題?(文章主要說了一個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樣把這個道理說明白、說清楚的呢?)下面,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來讀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分段。
1.聽課文錄音,想一想:課文主要說了一個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說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導分段。
?。?)學生輕聲讀課文,看看課文在哪里提出了觀點?又是怎樣證明這個觀點的?課文最后又是講了什么?
?。?)交流。
?。?)根據以上問題給課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記號。
三、分段讀通課文。
1.先拼讀生字,讀熟新詞。
2.分段讀通課文。
自己練讀——指名讀——糾正讀音,指導讀通長句——齊讀。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第一段,思考:作者所主張的觀點是什么?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注意提醒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這里的“橋梁”是什么?
?。?)把那句自問自答的句子換一個說法。
?。?)過渡:是的,勤奮是實現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相機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討論:“鮮花”在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出示:
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比一比,你更喜歡哪一句?為什么?——齊讀后一句。
?。?)補充:你還知道哪些成功者是通過勤奮成才的?
3.齊讀第一段。
4.當堂背誦第一段。
五、教學生字,指導書寫。
1.自己設計記憶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難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學情況。
3.指導書寫“枕”、“末”、“慣”、“基”。
末:第二筆橫比第一筆短。
“基”上面的“其”里面是兩橫,撇、捺伸展開來。
5.鋼筆描紅。
六、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3,讀一讀,再抄寫。
2.區別形近字組詞。
未( ) 悄( ) 社( ) 梁( ) 渡( )
末( ) 稍( ) 杜( ) 粱( ) 度( )
4、四年級上冊《貓》第一課時教案一等獎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上冊《頤和園》第一課時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簡析】
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課文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然后抓住每一間的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部介紹,最后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云殿的壯觀景象,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景色;三寫昆明湖的景色: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與開頭呼應,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好動,對新鮮事物好奇,但生活經驗有限,他們當中很少去過北京,對那些景物缺少感性認識,很難深刻理解文中描述的`美,所以我準備了課件,創設情景,把學生帶進頤和園,使學生身臨其境,更好地感受頤和園的美。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搜集資料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課前我讓學生去搜集有關頤和園的資料和圖片,以備上課時小組學習時使用。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長廊、柱子、神清氣爽、建筑、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蔥郁、掩映、朱紅、隱隱約約、堤岸、雕刻、獅子、姿態不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4.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學習按照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實際,本節課采用情境教學的教學方法,采用以讀促悟、小組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細讀,精讀,品讀,再現這一幅美麗的畫卷,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強語言感受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頤和園的風光圖片或文字資料;教師搜制作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教師板書課題)那里有著名的長廊、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等人文景觀。今天就讓我們尋著作者的足跡,一同來飽覽頤和園的美景。
2.板書課題,認讀“頤”字
3.簡介“頤和園”。
介紹時出示“頤和園”的幾處著名景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主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描寫了頤和園哪些地方的美景?
2.檢查預習
?、俪鍪旧中略~:多種形式認讀,及時正音。
?、谥该止澙首x課文,回答預習中的問題。
隨機板書:長廊→萬壽山(佛香閣、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橋)
三、再讀課文,劃分段落
1.朗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思考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頤和園的?(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課文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
2.理清層次
第一段(1):總述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花園。
第二段(2-5):具體介紹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特點。
第三段(6):總結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
四、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四年級上冊《貓》第一課時教案一等獎
【學習目標】
1、認識頸厲等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生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抄寫課文中生動有趣的句子,注意積累語言。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預習,自學生字新詞。
2、生字詞卡片(或課件)。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單元導讀,梳理要點
1、閱讀單元導語。
2、讀后交流:
你知道了什么?
3、揭題,引入課文。
二、學習生字,初讀課文
1、學習小組檢查生字新詞的預習情況。
2、教師分類檢查生字詞的讀音。
3、指名分自然段試讀。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
這是一只什么樣的`白鵝?
2、口頭填空:
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的白鵝。
3、你從哪里知道這是一只高傲的白鵝?
四、初識高傲
1、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
你從哪里看出白鵝的高傲。
2、品詞:
伸長頭頸,左顧右盼。
3、表情朗讀:
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五、指導書寫
六、作業
1、多音字組詞。
2、形近字組詞。
6、一年級語文上冊《漢語拼音zhchshr》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第三周星期五上午第三節課上課預備鈴響了,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進教室,心中默默地祈禱:小朋友,你們可得安分一點兒,今天有北京的老爺爺聽課呀!當上課的鈴聲正式響起,我和學生們的學習開始了。隨著課的順利進展,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動著,為小朋友的活潑和機靈而感動,為自己實踐新課程又向前邁進了一步而感動。
以下就是我這一節課《zhchshr》的教學片斷:
師:“……剛才王老師遇到了幾位老朋友,他們聽說我要上課,就嚷著要一同來,(小朋友們一雙雙大眼睛驚奇地望著我,教室里出奇地安靜。)你們歡迎嗎?
生:歡迎?。ㄐ∨笥褌冿@得異常興奮,我知道開局順利)
師:來,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把他們請出來???,他們來了。(出示單韻母圖)模擬聲音:“小朋友好!”
生:你們好?。ㄐ∨笥褌兛烧鏅C靈?。?/p>
師:一⑴班的小朋可真有禮貌。(我由衷地贊嘆著)
師:現在,王老師想和小朋友合作讀,誰愿意和我合作?
?。ā拔以敢?!”“老師,我!”全班小朋友高興地喊著。)
師:(走到一位小朋友身邊,握握手)我現在是你同桌,請你讀,讀三遍。
師:(生讀,師表揚:“你讀得真準!”)現在我讀,你聽。(師故意讀錯。)
生:老師你讀錯了,應該這樣讀?。ㄉ舐暤亟汤蠋熥x,老師學著讀。)
生:你讀得真棒?。ê眯∽?!我不能不由衷地感謝他?。?/p>
師:小朋友,王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幅美麗的照片(出示紅日和小禾苗的圖片),你發現了什么?
生:有太陽。
師:請說完整話?!皥D上有……”或者說“我發現了……”
生:我發現圖上有太陽。
生:我發現圖上有小禾苗和泥土。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o人再舉手)誰還能說?(一學生剛舉起手又放下了,我于是叫他來說。)
生:圖上有太陽和小禾苗,太陽對著小禾苗笑,小禾苗對著太陽笑。
多好的句子呀!我激動得讓他到講臺上大聲地說給全班小朋友聽。在老師和同學的贊揚聲中,他自豪地笑了,我分明看到他的笑是那樣的甜,那樣的美!還有課堂上那不絕于耳的“老師,我來!”“老師,我愿意!”“老師,我能讀得比他好!”“老師,我來幫你”的聲音,以及整堂課上孩子們那高漲的情緒,都叫我感動!
這些精彩片段的出現,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師生建立了平等和諧的關系,師生之間親切真情的對話與交流。教師把課堂變為學堂,把課堂創設為學生展示個性和才華的舞臺,還給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在我感動之余,內心也有幾份遺憾,為自己未能把學習漢語拼音與發展語言更加有機整合而遺憾。
師:請同學們看這幅圖,圖上畫著什么?誰來說句完整的'話?
生:圖上有一位阿姨在織毛衣。
師:這位阿姨正在織毛衣,哪個聲母發“織毛衣”的“織”這個音呢?請小朋友仔細看。(出示字母zh圖片)你們有什么發現?
……
師:有一首兒歌就是唱可愛的小白兔的: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師生拍手唱)小朋友,小白兔愛吃什么呀?
生:小白兔愛吃蘿卜。
生:小白兔愛吃菜。
師:哪個聲母發“吃蘿卜”的“吃”的音呢?請看(出示字母ch圖片)
誰會讀?請小老師帶讀。同桌合作讀。開火車讀。
這兩個教學片斷中,教師僅僅就圖片和兒歌內容來呈現、引導zh和ch的發音。如果能追問幾個還可以“織什么”和“吃什么”,使學生在學習漢語拼音的同時,聯系相應的漢字和語言,這樣更能讓學生形象地掌握拼音的讀音,而且學習內容多樣化,更能引起兒童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及早地嘗到學拼音的成就感。
我相信,對《課程標準》解讀和實踐得越透,感動就會越多,遺憾隨之會越少。
7、二年級語文上冊《狐假虎威》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狐假虎威》是一篇成語故事,屬于傳統教材。講的是一只狐貍借助老虎的威風嚇跑森林中百獸的經過,說明了實際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貍那樣,借助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他們自己根本就沒有什么本事,也啟發我們看問題要看實質,不能被表面現象蒙住了自己的`視線。課文對于狐貍和老虎的情態描寫,形象生動,十分逼真。如寫狐貍被老虎逮住后“眼珠子骨碌一轉”,馬上想出一個壞點子,并且“扯著嗓子”發出反問,顯示了狐貍的狡猾。再如“搖頭擺尾”、“神氣活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的情態都讓人感到呼之欲出,躍然紙上。
由于課文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適合學生朗讀和表演,所以在教學中我著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體現以“趣”引路的語文課堂,以分角色朗讀、配合動作讀、合作表演等手段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努力讓課堂洋溢情趣、生趣,并充滿活力。
《狐假虎威》中狐貍是“狡猾”還是“聰明”一直是學生爭論的話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我教學本課時,我讓學生反復朗讀,并結合實際生活,教育學生看問題要全面,在我們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貍一樣,自己沒有什么真本事,就是利用別人的威風來嚇唬人的,但另一面也要學習狐貍這種碰到緊急情況,不慌張,靈活應變的能力。語文學科飽含著人文性,只有真正做到既傳授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又塑造健康人格,才能使學生的語文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在本課的教學中,對狐貍的正確看法和認識,正是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我想,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才能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
8、二年級語文上冊《紙船和風箏》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紙船和風箏》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話故事。文中的小松鼠和小熊分別住在山頂和山腳,小松鼠折了紙船順水漂流給小熊送去快樂,小熊扎了風箏順風飄蕩給小松鼠帶來幸福,從此在清清的溪水里,在藍藍的天空中,會時??匆娖鞯募埓?,飄蕩的風箏,即使這對好朋友吵架了,也都通過紙船和風箏捎去彼此深深的諒解和濃濃的真情。紙船和風箏在山頂和山腳架起了一座友誼的長橋,成了維系,發展他們友誼的紐帶。
在教學中,我緊抓小熊和松鼠感情變化這條線,放手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體驗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朗讀中悟情理,品情味。反思這堂課,我覺得自己在以下兩個方面做得還可以。
一、利用簡筆畫,創設情景。
新課程改革提出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教學過程應該成為一種愉悅的精神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學開始,我根據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利用簡筆畫的形式,引入故事中兩個可愛的小動物,并讓學生找到小松鼠和小熊的家,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又根據課文內容畫出紙船和風箏,并分別寫上"漂"和"飄",借助情境區別這兩個同音字。黑板上寥寥幾筆勾畫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同時隨機教學了涉及到的生字,在情景中學習,在情境中感知課文大衣,激發學習熱情。
二、誦讀悟情,體現發展。
以讀為本,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讀是理解文字,體會情感的`紐帶。"語文教學要回歸到讀上,所有的創新都應建立在讀好的基礎上。"本節課的教學充分圍繞由讀通到讀出感情的訓練過程為主,并把讀通課文與讀好長句子和重點部分有機結合,加以指導,重點突出。我在教學中抓住"樂壞了""他們再也看不到紙船和風箏了……"等語句,抓住矛盾,體驗情境,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時結合具體的語境,體會了"飄與漂"的不同含義。另外,多讀是感悟的基本方法,又是發展語言的一個重要手段,我在教學中將讀貫穿教學始終,采用了自讀,范讀,跟讀,讀中思考,讀中體會等方法,在如何讀出感情方面還進行了有效地組織和嘗試,引導學生在讀中一步一步走向文中兩個小動物的情感世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體驗成功,放飛潛能。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給兒童以勞動的快樂,取得成績的快樂,喚醒隱藏在他們內心的自豪感,自尊感,這是教育工作的一條金科玉律。"在課即將結束的時候,讓學生把祝福的話和小伙伴們分享,使每個孩子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他們樂于展示自己,他們更懂得關愛伙伴,他們的個性健康地發展
在實際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困惑,課堂參與進來的學生學習很熱情,有一部分孩子很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還有些孩子的傾聽的習慣很差,如何去顧及全體。隨文識字如何保證時間,銜接自然,都需要老師去關注和智慧。
9、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日月潭》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一、教材簡析
《日月潭》描繪了臺灣風景區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寶島臺灣,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作者首先介紹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稱的由來,最后介紹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的不同風光。本文文質兼美,五個短小的自然段生動和諧地展現了日月潭的迷人風姿。教學中我主要通過情境促讀,讀中悟情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景之美、文之美的品味,激起學生對日月潭及臺灣寶島的熱愛之情。
二 、設計思路及不足
在識字環節中我運用了多種形式的識字方法幫助學生識字,而且難度遞進,環環相扣,讓學生慢慢的由認讀加拼音的字到去掉拼音后的認字,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游戲中就把文中的字認識了。
在課文教學中,我借助多媒體課件,將文本語言還原為生動可感的圖片,讓學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對日月潭的風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儲備,有效渲染了氣氛。然后以讀代講,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悟、理解,讓學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風光。
在教學日月潭名字的由來時,我運用了日月潭的平面圖讓學生更象形的知道了為什么這個湖會叫日月潭,并讓學生運用關聯詞“因為……所以……”說一說日月潭名字的由來,這樣較好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讀的重點,通過朗讀,表達出不同時間,不同天氣景色的變化。為此,我設計了指名讀,自由放聲讀,男女生賽讀、找伙伴讀,同桌互讀,小組合作讀等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并在老師適時的點撥下,體會和感悟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整堂課的教學重點我放在了第三段,指導學生在讀熟、讀美的基礎上,練習了背誦。
最后,帶領學生欣賞了我制作的日月潭風光,在學生觀察圖片及教師的敘述中,讓學生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而且我把蘇軾贊美西湖的《飲湖上初晴后雨》作為了拓展,幫助學生更多的積累古詩。
可是,上完了這堂課,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課中還存在許多不足,首先是在課堂的駕馭能力還不強,沒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其次是在課堂評價的實施和運用中,我不能適時地為學生作出最適當的評價,評價語言不夠豐富、較為單一,評價缺乏實效。在本堂課中,我重復性的語言較多,今后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課堂的語言表達,做到語言精練,讓學生易懂。這些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10、八年級地理上冊《河流與湖泊》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從兩個方面著重做出了講解:第一,河流與湖泊在我國的分類(內流與外流),第二,河流與湖泊的水文特征。其中要穿插講解地形、氣候對河流的影響。
第一部分主要通過讀圖,查圖可以讓學生對河流與湖泊進行分類,區分內流河、外流河,內流區、外流區,內流湖、外流湖,并能舉例說明。而第二部分則是本節課的難點,需要學生通過圖、表等信息進行對比,聯系各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等得出水文特征。
課后,回顧整個教學設計和流程,任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第一、匆忙會誤事。要打有準備的仗;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胸有成竹等等都是嘴邊的熟語,但對于本節課,我真能說自己已經準備充分了嗎?不能。最后導致課上出現了幾處匆忙之處:1、做好的課件在自己的筆記本上能夠使用,但換了班級上的電腦出現了故障,不能播放。此時離上課時間只剩下五分鐘,試問還能繼續找原因嗎?匆忙中換了一張地圖,其他省略不用。如果我準備充分,亦不會出現如此大漏。2、導語匆忙無設計。由于上一個匆忙,使得導語支離破碎,設計有些慌亂,失去層次感。導語是一節課的第一印象,學生的興趣調動,情感投入都與導語的`關鍵設計有關。精彩的導語能夠讓整個知識的傳授不費吹灰之力,我實在差矣!3、時間安排需謹慎。整個課堂共45分中,知識傳授的部分花費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再者,重難點突破應該有側重點。而我的課堂中,最后的難點突破所花時間略少,開課的前一部分時間花的稍長,使得這節課有點頭重腳輕,虎頭蛇尾,結尾匆忙,草草收場。
第二、語言是潤滑劑。教師的課堂語言具有引導性和調動性,語言運用得當會使整個課堂增色不少,本節課在語言使用上沒有發揮特色,甚至有些蓋彩。1、過度語、小結語應適當選用?;仡櫿麄€課堂,知識點零碎、量多,如何使知識面面俱到還要主次分明,這就需要有階段性的小結,使得學生接受知識時按塊記憶,這樣掌握的效率高,才能達到最終的教學效果。2、在語言的表達上需要簡潔大方,前后要連貫,過渡語很重要。我呢,經常沒有合理的過渡語言而是內容講解生硬。
學習需任重道遠,只感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11、八年級語文上冊《大自然語言》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9月26-28日,我有幸參與了在浙江嘉興舉行第四屆“四地五?!苯逃虒W(此文來自)交流活動,對于有效課堂創設有了更深理解?;仡欁约河H身參與《大自然語言》執教過程,并學習與傾聽了同行優秀教師“同課異構”和專家周到點評,我對于如何更好地進行說明文教學有了一定反思。
一、有高度:目標須先行,有舍才有得
《大自然語言》是浙教版八年級上一篇事理說明文,也是一篇傳統篇目。作者是我國著名氣象和地理學家竺可楨,文章從一年四季物候變化談起,形象說明什么是“大自然語言”,在此基礎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并以具體事例說明物候學對農業生產重要性,接著談決定物候現象來臨四個因素,最后則說明物候學對于農業生產重要意義。作者把一門科學--物候學介紹得淺顯易懂,從具體到抽象地說明了有關物候學事理。
文章中可挖掘“點”很多:如從全文到段落都采用邏輯順序,思路清晰;第一二節語言優美而富有感染力,歷來是教學中語言品味重點;同時,文章綜合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語言準確而通俗,值得學習與借鑒??梢哉f,這是一篇說明文中典范,并且已有眾多名家珠玉在前,我剛拿到課文時候一時有些茫然。
起初,我力圖面面俱到,試圖在一課時中將文章條理、語言生動性和趣味性兼顧。試教證明,這是一堂讓學生學得很累課。對于課文特點,他們也許都在教師導引下有所了解,但遠遠談不上理解——一切都如浮光掠影,缺乏深層感悟。
“回爐”備課后,我找到了根本立場:說明文教學中我應該教給學生什么?重新研讀教材后,在課文閱讀提示中,我找到了設計教學立足點、出發點:清晰條理和準確語言。至于最容易“出彩”“語言生動性”品讀交流,由于與說明文文體特點有所沖突,只能“忍痛割愛”了。并且,根據八年級學生說明文學習基礎,我將說明方法解說穿插到了字詞品讀中,不再作為孤立知識點出現。在后來實際教學中證明,有舍才有得,正如寫作文要圍繞中心,一堂好課也要圍繞中心,影響造型。
12、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曹沖稱象》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常話說得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苯虒W中,我一向都很重視導入的教學,特別對于小學生。好的導入,能很快抓住學生的心,促使學生很快進入到教學中來。另外,精心設計導入語,也會使教師自己充滿自信心,能很快進入教學正題,不至于東拉西扯,避免課堂隨意性。
就本文而言,“曹沖稱象”是一個發生在古時候的故事,學生就很想了解在科技不發達的時候,人們是怎么來稱一頭活著的象的。這件事就是使學生產生了很大的興 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蔽业膶дZ也就成了學生質疑的前提條件。從這個教學環節來看,我是成功的,我達到了激發學生興趣,開啟學生思維的目的。
二、以生為主,思辨突破。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提出了很多問題:“曹操為什么要稱象?官員們用什么辦法來稱象?曹沖用的是什么辦法?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我梳理了學生的問題后,拋開了課前的教學設計,調整教學步驟如下:1、提問:官員們想出了哪些稱象方法?(用句型“有的...有的...也有的...”練說)曹操聽了態度怎么樣?(直搖頭)“直搖頭”什么意思?(做個動作看看) 討論:為什么直搖頭呢?
2、提問:曹操認為曹沖的辦法好不好?從課文中哪句話看出來?這種方法好在哪兒?(曹操微笑著點點頭,用船代秤,解決“提不動”的問題,用石代象解決宰象的問題,既稱出大象的重量,又不傷害大象,是一種科學的稱象方法,與官員們笨拙的稱象方法形成鮮明對比)
3、提問:曹沖稱象的結果怎樣?“果然”一詞什么意思?曹沖當時幾歲?“才”什么意思?
師小結:現在稱象是件輕而易舉的事,可是在古時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難了。曹沖7歲就想出了科學的稱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4、討論:我們應該向曹沖學習什么?(生:動腦筋、想辦法)
追問:曹沖為什么能想出科學的稱象方法?
(a、認真觀察事物,善于動腦思考。b、能從官員們的議論中得到啟發)
四年級上冊《貓》第一課時教案一等獎這篇文章共40517字。
相關文章
《四年級上冊《貓》第一課時教案一等獎》:1、四年級上冊《貓》第一課時教案一等獎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上冊《貓》第一課時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創新教案一等獎》:1、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創新教案一等獎 【教學理念】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培養學生篩選信息能力,了解納米的有關知識和應用前景?! ?.激發科學興趣,培養學生勇于大膽想象的科學精神?! ?/p>